我校成功举办2025年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暨本科教学成果推广交流会

资讯来源: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5点击量:51

523日至25日,2025年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暨本科教学成果推广交流会在我校宜宾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轻化工大学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裕国教授,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秘书长唐旭华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委员李晓莉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启要教授,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云教授,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涛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亚东教授,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与企业的7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宜宾,围绕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成果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赵云主任致欢迎辞,并代表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致谢参会领导与专家代表,并强调本次会议对于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期待专家学者深化交流、携手合作,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亚东教授参会并致欢迎辞,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介绍了我校自 1965 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特色与成绩,并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探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助力生物工程类专业高质量发展。


郑裕国院士以《构建从科学到工程的全链条架构创新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题,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涵及关系,他以青霉素、井冈霉素及他汀药物的生物制造为例,提出具有科学发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创造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生物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赋能未来生物产业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郑裕国院士还分享了浙江工业大学构建的“三维耦合三链融合”培养体系,介绍了学校在生物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包括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构建和产学研政融合的人才培养共同体等内容。“三维耦合 三链融合 培养生物产业工程科技创新人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唐旭华副秘书长以《化工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培养方案修订》主题,介绍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近况及工作程序,指出关注项,为参会人员提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导,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报告强调了专业可通过认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密切与企业界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并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给出了一些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启要教授以《立标准 创模式 筑平台 培养生物产业新工科创新人才》为题,重点讲述了生工专业构建的“学科+产业”双驱动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特色突出的“三衔接、四融合”工程教育体系,引领了生物医药新工科教育升级。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部长朱文优教授以《思政引领 产教融合 宜宾学院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为题,分享了宜宾学院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开展的专业建设举措与培养成效。

我校食品与酿酒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懿教授报告题目为:《以“高质量评价”为导向,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自主培养路径》,强调了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我校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工作,提出互融共生、和谐共进的长效机制与运行模式。

最后,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建教授以《有组织进行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研讨和成果推广》为题,分享了近年来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川内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质量建设,在教学改革研究及学科竞赛方面做出的相关成果。

本次会议围绕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与教学成果推广展开深度研讨,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宜宾学院、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内江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的专家参加会议,通过院士报告、专题分享及经验交流,系统探讨了工程教育认证、产教融合路径及创新育人模式,为专业建设注入新思路,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凝聚共识,有力推动了生物工程领域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