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月7日上午,生物工程学院在宜宾校区A10-423会议室召开了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惠波教授、教育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四川省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霍丹群教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侯长军教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教授、贵州大学督导组专家卢红梅教授、贵州大学酿酒工程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吴鑫颖副教授、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佳教授、自贡市天味食品有限公司吴虹总经理。四川省生物工程类教指委委员、生物工程学院黄丹教授、生物工程学院副书记马懿教授、副院长赵长青教授、明红梅教授、龚利娟教授、酿酒工程系主任赵兴秀教授、生物工程系主任周丽洪、系主任助理高波、以及酿酒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相关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赵长青主持。
罗惠波发表致辞,对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并对下一阶段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扎实做好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本科专业的标准、国家一流专业的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二是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凝练专业特色,准确定位专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办学与行业发展要深度融合。三是要深刻领会人才培养的3个转向,包括:从学科导向变为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变为学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型人才变为支撑、引领型人才。
赵长青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和主要流程。她强调本次研讨会是通过汇聚专家智慧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审视,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确保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会议采取“专业汇报+专家提问与评价”的形式进行。各个专业负责人依次从本专业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供专家评阅。与会专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霍丹群对生物工程学院就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做的相关工作表示认可。她指出应用型专业应当更加注重训练,要合理设置实践学时,开设全校性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培养方案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将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写入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做好学生课外活动及作业的动态管理与监督,加大学科竞赛培训和支持。通过引入企业进入中式车间生产,提高车间实质性应用,推广相关的一流课程、虚拟课程。要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双师型教师这一亮点,部分实验课程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将国家一流课程补充到课程中。
黄永光强调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需要逐字逐句的斟酌和优化,不能够泛泛而谈,要明确专业的特色,尤其是作为工科专业,需要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更需要进一步将工程技术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的结合融入到培养目标。卢红梅建议将工程制图、CAD和工厂设计概论结合起来,提高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信息学的学时学分,将蛋白质与酶工程作为选修课。吴鑫颖建议将生物反应工程分解为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同时提高它们的学时,将酒类鉴赏调整到素质选修课中,提高设备类课程的学时和7-8学期的课程。郑佳建议酿酒工程专业应增加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基因工程、分离工程等课程;生物工程专业可以在复合板块增加调味品相关课程,进而突出专业。吴虹建议加强实践、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课题等相关训练和能力的考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侯长军建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可以凝练为生物制药和调味品两个方向,专业选修课中,可以借鉴学校生药和食品的课程来设置;环境生物工程单独设置课程不太合理,同时生物工程专业缺乏前沿类课程。
最后,罗惠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中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为学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各个专业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要有主导性和服从性双原则,做到严谨和科学地建好专业课程,满足国家、地方、学校各级要求,以及社会的行业需要。
此次研讨会让专业重新审视了培养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并得到专家的指导建议,巩固了学院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夯实了基础。后期,学院将认真吸纳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设置,确保新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