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18日,生物工程学院“赴红色之约,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既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又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活动;既学习了羌族传统非遗技术,又感悟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精神。
16日上午,团队来到北川石椅羌寨,在草编非遗传承人江福容的带领下同羌寨残疾群众、留守妇女开展了草编技艺传承培训活动。江福容介绍,羌族草编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流传多年的传统技艺,其中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经过发展,演变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学习草编的制作、听取残疾人讲述草编技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协助残疾人完成草编作品的制作。
16日下午,团队成员拜访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绣”代表性传承人,党的二十大代表陈云珍,她带领大家参观羌绣作品,据介绍羌绣主要用于装饰羌族传统服饰的襟边、袖口、领边等,针法包括架花、织字、纳花等,所绣图案大多有着吉祥的寓意,如羊角花是羌族的族花,寓意幸福、和谐、美满、平安。她表示,在乡村振兴中,将羌绣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妇女和残疾人,让他们能够居家就业,通过创新让产品进入大众家里,增加就业和收入。这种“非遗+就业”的非遗传承方式,让非遗文化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17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安昌公园烈士合葬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革命精神。当地人讲述到,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来到北川,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当地穷苦百姓翻身作主人,红军革命精神影响和带动了许多群众。新中国成立后,在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北川人民开拓奋进、迎难而上、一往无前,昔日的深山穷镇,变成如今的羌乡明珠。在陵园内,全体人员为烈士默哀,表达深切哀思,致以崇高敬意。
17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通过参观大量珍贵照片、实物等一手资料,深入了解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历程,深刻体会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灾区人民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力量。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灾难,我们全国军民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让灾后的家园更加温暖美好。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收获满满,团队成员决心以百倍的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向革命先辈献礼,下来要更加珍惜前辈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